旅游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

      绛县有山区美丽的自然风光,有天下第一县的文化品牌,五帝之首的尧王故里在绛县,西周倗国封地在绛县,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建都在绛县,汉代大将周勃封地在绛县。绛县历史悠久,史称故绛,是先秦历史文献《左传》中最早出现具体县名的县。《左传》鲁襄公三十年关于“绛县老人”的记载,是先秦经典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县制具体名称(?县)的记载。这说明此年(前543年)绛县已经存在,绛县设县的具体年代,应在此年之前,而且,设县年代可能会更早。因为,县制的形成、发展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记载中说,晋悼夫人宴请到“杞”国帮助筑城的民工时,因为征用了73岁高龄的老人,而问责于绛县的县大夫,还因此罢免了县里的“舆尉”,任命这位老人担任了绛县的“县师”(绛县博物馆内现存有清嘉庆二十二年刻石的《绛县师》画像碑;清乾隆版《绛县志》载有专门阐释这个历史事件的文章《绛老问答》)。按照《说文》中“寰”的释义,结合范文澜先生的观点:“县行政官长一般称为大夫。” 公元前543年,绛县的行政官长就是“大夫”,而且有“舆尉”和“县师”的官职,说明此时的绛县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相当完善的行政体制。“绛县老人”的故事,不是一个传说,它是有证可查的历史记载。“绛老”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无数次引入诗词歌赋,《辞海》中也列入了“绛老”的词条。绛县是有史可查的“天下第一县”。

      绛县有源远流长的尧文化、晋文化,还有众多的寺庙道观、名士府邸、明清民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发展的潜力非常大。从中华文明历史上讲,绛县曾经是京畿之地;从生存环境上讲,绛县环境良好,是长寿延年之地,一直到现在绛县也是山西省人均寿命最高县之一。

      目前,绛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5处。2004年绛县横北村西周墓群的发掘以揭开古倗国地理谜团获得两项国家级大奖,继临潼兵马俑之后第二个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一等奖。此外还有周家庄、韩庄等72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254处明清古民居,特别是柴家坡古民居群被评为2010年山西省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绛县的自然资源丰富,开辟了不少奇特的自然奇观:“绛山晓日”光艳夺目;“沸水濂波”波澜壮阔;“龙涧早春”独占鳌头;“华峰晚照”风景如画;“凤岗叠翠”以秀雅别致著称;“石洞飞云”由气吞山河取胜;“浍滩落雁”遇人而不惊;“柏林积雪”过暑而不化。这些自然奇观对于旅游开发来讲,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53.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62亿元。


    绛县10处国保单位简介

    太阴寺简介

      太阴寺位于绛县卫庄镇张上村,始建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以及明清时期都曾进行过大修。

      原建筑气势磅礴,碑刻林立。北殿民国五年被烧毁,现北殿是从附近整体搬迁来的一座家庙。现存南大殿,建筑风貌为金代遗构。太阴寺坐南向北,因原上寺建于太阴山(也称东华山)上,因而得名“太阴寺”。寺内存有我国最大的独木雕卧佛。据元代碑文记载,这是金大定二十年云公、法澍(佛龛西侧有其塑像)等重修太阴寺、雕印《赵城金藏》时刻的一尊佛祖涅槃像,同时雕刻的还有三士佛像。同时绘制了南北大殿内的巨幅壁画。历代刊刻大藏经中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经《赵城金藏》,是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有史以来第一大发心藏经。大藏经从开雕到续雕、补雕、印制,前后长达六十五年,历经金、元两个朝代。太阴寺是《赵城金藏》的重要雕印地。可惜的是殿内极为珍贵的金代壁画与三士佛像的头部,在民国十二年被地方乡绅勾结古董商卖给了荷兰帝国。

      太阴寺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壁画、雕刻艺术以及佛教历史的珍贵遗产,198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云宫简介

      景云宫位于绛县横水镇灌底堡村景云初中院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23平方米。据《闻喜县志》记载,创建于唐贞观八年(634),明嘉靖年间进行过大修,清乾隆十年(1745)再次进行修葺。1984年由山西省古建研究所进行抢救性维修,2009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进行重点修缮。原建筑规模宏大,有一门六殿,布局紧密,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戏台、献殿、三清殿、玉皇殿等。民国二十二年(1933)宫内建筑毁于火,现仅存元代建筑玉皇殿。殿内现存唐贞观八年元始天尊像碑一通。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封戏台简介

      董封戏台,又称泰山庙戏台。位于绛县安峪镇董封村中部,坐南向北,东西长32米,南北宽38米,占地面积1216平方米。属原黄飞虎庙(又叫泰山庙)中的一单体建筑,元代建筑风格,据原梁题记载,重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清嘉庆年间(1796-1820)修葺。2001年山西省古建所曾落架大修。2010年山西省文物局拨专款再次维修。砖构台基,高0.9米,台身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柱粗矮,上施圆木大额枋,平梁为月梁式,前后檐下柱头斗栱五踩双昂。里转斗栱出45°斜栱,后檐大斗为梅花形,用翼形令栱。戏台前两侧保留有清代阎君殿排房建筑,西保留有原庙门楼,清代建筑,面宽一间,进深两椽,单檐悬山顶,八字墙,柱头翼形栱。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家庄遗址简介

      周家庄遗址位于绛县横水镇周家庄村北的坡地上,地势北高南低,南临涑水河,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遗址总面积达500余万平方米,包含仰韶中晚期、庙底沟二期、二里头期和二里岗期多个时期的遗存,而以龙山期聚落面积最大。发现的遗存、遗迹有灰坑、墓葬和壕沟等。遗物主要是陶器。陶系以泥质红陶为主,其次是夹沙红褐陶和泥质灰陶。从已确认的遗迹来看,东壕沟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壕沟之间宽1000米至1400米,环壕内的龙山时期聚落总面积约有200余万平方米,是本地区最大的中心聚落。

      1965年被山西省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横北倗国墓地简介

      横北倗国墓地位于绛县县城以西约11公里的横水镇横北村北约1000米处。墓地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75米,面积约35000平方米。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进行了大面积发掘。共发掘墓葬1326座,其中西周早期偏晚一直到西周晚期墓葬1299座。在发掘区域内共发现西周时期的车马坑或马坑35座。

      出土文物有带有“倗伯”铭文的青铜器和先秦史籍《周礼》中记载的“荒帷”。以及大量的鼎、簋、甗、盘、盉、鬲、盆、觚、爵、觯、尊、壶、卣、方彝、钟等青铜礼乐器,鬲、罐、豆、盆、簋、尊、壶、瓮、瓿、杯等陶器,豆、壶、瓿等原始瓷器,漆器、玉石器、蚌贝器、串饰、骨器、铜车马器、铜饰件、铜兵器(戈、矛、镞)等。

      2004年被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绛县文庙简介

      绛县文庙位于绛县县城,据清乾隆版《绛县志》和有关碑文记载,绛县文庙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元、明、清历代分别进行了重修和扩建。原庙自南向北连续五进,分别建有棂星门、大成门、乡贤祠、名宦祠、过厅、戏台、献殿、大成殿、明伦堂、麟经楼、敬一亭、崇圣祠、射圃亭、文昌阁等。几经劫难,现仅存“大成殿”和“明伦堂”。

      庙宇现南北长95米,东西宽44米,占地面积4180平方米。大成殿属厅堂型构架。虽经多次修缮,但仍保留着元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明伦堂,为清代遗构。

      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春观简介

      长春观位于绛县陈村镇东荆下村。始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占地面积大约1739.5平方米,建筑面积347平方米。坐北向南,自南向北原有戏台、献殿、玉皇殿、混元宝殿,有配殿、廊房。现仅存献殿、混元宝殿、配殿、东廊房。献殿为清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抬梁式构架,单檐硬山卷棚顶,两面山墙为水磨砖墙。混元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椽施四根粗木柱。木柱上承粗圆形通面额枋,通额上施七朵五铺作双下昂斗栱。斗、栱、昂墩实、硕大、粗犷,具有较典型的元代建筑特色。西配殿为清代建筑,已倒塌,东配殿为明代建筑,东廊房为清代建筑。长春观曾被改建成村办学校。2009年,省文物局拨专款进行了全面维修。

      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樊石牌坊及碑亭简介

      南樊石牌坊位于南樊镇西堡村。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是时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的贾宗洛奉圣旨旌表为其祖母诰封中宪大夫贾凝端继妻李恭人所建的节孝牌坊。

      牌坊为石质仿木构结构,南北向,双面六柱五门三重檐,高12米,阔8.50米。正门两端各开二合八字门,两面的石条台基各长4.63米,宽2.23米,高1米。牌坊上雕“圣旨”和“旌表”石匾,从基座到顶部均浮雕走兽、花卉、人物。牌坊夹杆石为圆雕石狮,其额枋,斗拱,阑额等部位,有内容多样,形式多样的石雕装饰,基本反映并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石雕工艺。

      右侧附设石碑楼一座,内有石碑15通,碑文均刻于各种石雕艺术造型内,书体有真、草、隶、篆,并配有线刻图案、花卉,雕工、书法俱佳,保存完整。

      199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乔寺碑楼简介

      乔寺碑楼位于绛县横水镇乔寺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是周氏家族为资政大夫周万钟所建的功德碑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乔寺碑楼坐西朝东,单体建筑,平面长方形,碑楼石砌台基长17米,宽2.60米,高1.50米,楼身约高15米。楼身六间,单檐歇山顶。正面五碑室七通碑,序由乙未科探花乔晋芳撰,每室之间有通柱石雕对联,上嵌石匾额,楼体上部四面均为仿木斗栱砖雕,三踩单翘,龙形耍头,有椽飞,并雕有人物、花卉。保存完整。

      199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柳泰山庙简介

      南柳泰山庙位于绛县南樊镇南柳村西南约1000米处,坐北朝南,分布面积为7342.8平方米。具体始建年代不详,明代和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多次修缮,原中轴线分布有戏台、献殿、正殿,东有钟楼、鼓楼、廊房 、阎王殿、道士房(耳房)、后土殿(配殿)、牛王龙王马王殿(配殿)、西有廊房、娘娘殿,虎头门(耳房)、圣母殿(配殿)、火神殿(配殿)。现仅存有正殿、道士房、后土殿、牛龙马王庙、阎王殿、虎头门、圣母殿、火神殿和娘娘殿。

      正殿脊刹1996年曾失盗,现被追回。由于年久失修,火神殿、道士房等建筑部分房顶坍塌,但总体来讲,南柳泰山庙仍是一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筑群。

      1985年被365bet比分网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 游 景 点

    东华山森林公园

      东华山,又名子华、小华山,位于绛县卫庄镇张上村南条山之上。东华山游览区方圆二十多里,主峰海拔一千七百余米,奇峰九座,峻岭十八,山势巍峨,山道险峻,颇具西岳挺拔的气势。东华山险似华山,但更有自己独特的风貌。华山庙院位于东华山之顶,院内大小庙宇达十二处之多,诸如菩萨庙、娘娘庙、葯王庙、财神庙,应有尽有。这里历年香火旺盛,各路香客络绎不绝。每年农历三月十八的东华山庙会,更是贡品如山,祷声如潮。

    绛县紫云寺

      紫云寺位于山西省绛县境内“十大景”之一“沸水濂波”的紫云岭上,系人文与自然有机结合的古老佛寺。东南与中条山相望, 西北与紫金山相承。南依绛县、垣曲,北靠曲沃、侯马,东临翼城、沁水,西跨闻喜、夏县, 占地200余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环境至美,气候宜人,佛事兴盛,绵延不断,是晋南一带著名的佛教圣地。

      紫云寺历史悠久。据记载,始建于北魏,每逢佛节,常有“紫气缭绕”、“紫云映日”之瑞, 故寺以“紫云寺”名之。唐宋时期,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寺前沸水淙淙, 寺顶佛塔巍巍, 寺内香火袅袅,松柏绕寺,花林扶疏,移步换景,古朴典雅, 引无数善男信女虔诚朝拜,其势蔚为壮观,素有“紫峰凝秀”之称。此匾额至今尚存。明代诗人张浩曾以《紫云游》为题赋诗赞曰:“青山迢递万盘来,金殿平临日月开,倚剑漫跨龙虎观,吹箫别起凤凰台,松风谡谡灵旗动,桂月萧萧鹤驭回,此地游仙真有梦,何须泛海向蓬莱”。

      时代沧桑, 岁月更替。 明末,紫云寺在战乱的炮火中曾毁于一旦。清道光十一年虽然复修,但仍难以抵挡此起彼伏的各种灾害的破坏,至新中国建立时,已是残垣断壁,破败不堪。改革开放后,绛县白家涧村民间艺人白贤德先生,从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中,捕捉到开发旅游业、 弘扬宗教文化的商机,于新世纪初开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不畏艰难险阻,筹资数百万元,率家人对紫云寺进行了保持本色、突出特点、体现个性、展示文化的开发性建设,历时数年,修复了这座本于自然、融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人文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旅游景观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的古朴佛寺。该寺有两进“山门”、 “弥勒佛殿”、 “大雄宝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 “地藏王殿”、“藏经楼”、“禅林院”、“玄文诗馆”等,同中有异,虚实相生,错落而不零乱,庄严而又精致,布局甚是巧妙。

      紫云寺以其素洁诱人的魅力吸引来四方信众和游客。2007年6月9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玄中寺方丈根通大和尚、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广化寺方丈、紫云寺住持怡学大和尚、 台湾海云大法师、五台山龙慧寺住持释常禅大法师、临汾市佛教协会释常修会长、临汾市净土寺释谛观法师、侯马市普济寺释义海法师、潞城龙化寺释翔法师等全国各地高僧大德、山西省宗教局、运城市宗教局、绛县县委统战部、绛县宗教局、文物旅游局、文体局、计划发展局等部门领导及各地信众近万人云集于此,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紫云寺在历史的变幻中释放出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到此朝拜、观光的信众、游客日渐增多。该寺现已成为山西省、运城市重要佛教圣地和重点旅游景点之一。

    绛县东华山滑雪场

      绛县东华山滑雪场建于2014年,位于绛县县城东10公里的陈村镇东荆上村,东华山滑雪场目前的建设规模在晋南地区属于规模最大的滑雪场。占地总面积100余亩,是由运城碧水蓝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哈尔滨沃特斯诺特种设备有限公司共同设计、施工、管理的,其建设规划项目为冬季滑雪、夏季滑草和水上乐园,预计总投资3800万元,一期冬季滑雪项目投资2000余万元。目前已建设完成1条初级滑雪道180m×50m、1条中级滑雪道280m×50m、雪上冲浪道(雪圈道)180m×20m、1条280m的魔毯输送机、1条拖牵索道430m、安全停止区60m×120m、山顶观光台10m×50m、戏雪区500平方米、夏季滑草项目。新建钢结构层多功能接待大厅,建筑面积1000 平方米;办公区,建筑面积225平方米;新建停车场占地5000平方米。配套滑雪、滑草设备:包括进口造雪机、滑雪双板和单板、雪地摩托、存放架、滑雪服、烘干机等。与上述工程相配套的有:供水、供电、排水、供暖等基础配套设施。一期项目的完成能够满足初学滑雪者的需求。

      为了绛县体育文化产业及旅游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二期项目为夏季滑草及水上乐园。目前二期滑草项目的草皮培育已经完成,预计2017年可以开展夏季滑草项目;利用现有的坡道优势、设备优势,已规划夏季水上乐园的项目建设工作,预计将于雪季结束后开工建设;东华山滑雪场已运营两年,现有的中级滑雪道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实际需求,所以,公司已经设计了1条高级滑雪道150m×50m,将同夏季项目同时开工建设。完成之后,夏季滑草、水上乐园将同太阴寺、紫云寺、东华山庙会等景区相互衔接,将把绛县打造成为晋南地区的旅游文化产业标杆,推动绛县体育文化产业及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

      滑雪场的建成不仅仅拉动了绛县体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缓解了周边老百姓冬季劳动力过剩情况。每年,滑雪场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为60人;并且带动了周边百姓冬季农家乐、草莓采摘等经济增长机会。

      二期项目建设完成以后,夏季滑草、水上乐园项目和冬季滑雪项目衔接,将带动全年的旅游热,让绛县的旅游文化产业更加丰富。

    紫家峪水库

    (以上照片由绛县摄影家协会提供)

    (2017年12月13日更新)

网站首页|走进绛县|信息公开|招商信息|新闻中心|网站地图